云上灌区 > 灌区风采

柴塘灌区

     一、灌区概况
     沭阳县柴塘灌区位于淮沭河以东,塘沟新开河以北、柴米河以南,东西长43公里,南北长20公里,境内有胡集、塘沟等九个乡镇,总人口41.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31万人。柴塘灌区以淮沭河水为灌溉水源,采取自流式取水灌溉方式,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42.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8万亩,灌区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67。柴塘灌区于1958年规划设计,1960年10月批准兴建,灌区建成运行后发挥了重大效益,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业产量显著提高,沭阳县是我国十大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柴塘灌区更是沭阳县的重要产粮地。灌区自上世纪60年代建立以来,通过近50年的经营发展,基本形成了“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灌排格局,为灌区内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工程概况
     柴塘灌区由柴塘闸渠首控制,柴塘闸建于淮沭河东大堤。灌区有四级渠系,现有干渠一条,长42.25公里,分干渠一条,长24.7公里,支渠19条,长151.7公里,斗渠194条,长391.4公里,农渠1632条,长1250公里。现有干渠首闸1座,节制闸三座,退水闸2座;分干渠首闸1座,节制闸2座;支渠首闸19座,涵洞22座;斗渠闸194座,涵洞21座;农渠首闸1632座。灌区现有工程配套率70%,工程完好率50%。
     2008年以前,灌区建成以来,灌区运行50年没有得到改造,工程老化严重,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仅达到0.53。2008年底柴塘灌区实施了第一期灌区改造工程,2009年4月底工程完工,第一期工程的实施发挥了很大的节水灌溉效益,渠系水利用系数仅达到0.58,得到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的认可。

     三、水资源状况
     柴塘灌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灌区西有淮沭,北有柴米河、柴南河,南有塘沟新开河,东有北六塘河,地表径流量在保证率75%时达到5000万m3。由于柴塘灌区属平原地区,对径流的调蓄能力较低,灌区内径流可利用量在保证率75%时仅为2250万m3。过境水是柴塘灌区主要灌溉水资源,淮沭河是柴塘灌区的引用水源,在保证率75%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22640万m3。柴塘灌区原系古沂沭河的河床区,受古河道控制,地下水较丰富,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可开采模数为13.45万立米/(年?平方公里),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5209万m3。灌区目前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在灌溉保证率75%时,水稻亩均灌溉用水量为750 m3/亩,小麦亩均灌溉用水量为120 m3/亩,玉米亩均灌溉用水量为100 m3/亩,棉花亩均灌溉用水量为90 m3/亩。在现状工程条件、现状种植结构及现状灌溉制度和管理情况下,还不能满足所有耕地的灌溉要求,对不同频率年份,灌区均不同程度地缺水,为此必须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