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灌区 > 灌区风采

沿运灌区

     一、灌区概况
     江都市沿运灌区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是淮河入江尾闾,西沿淮江公路,东至三阳河,南临老通扬运河,北到盐邵河,西临大运河,东接里下河圩区。里下河圩区为本灌区涝水承泄区,排水条件良好,运河上的昭关闸为灌区渠首工程,取运河水源进行自流灌溉。灌区包括真武镇、丁伙镇、樊川镇、邵伯镇、仙女镇、丁沟镇,29.4万人口。灌区总面积49.22万亩,现有耕地33.4万亩,原设计灌溉面积为30.34万亩。
     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实施后。灌区骨干工程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2009灌区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目前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2009年灌区种植水稻19.0万亩,小麦18.25万亩,棉花1万亩,油菜3.36万亩,大豆2.34万亩,蔬菜1.19万亩,苗木等5.12万亩。复种指数为163%。

     二、工程概况
     1、渠首工程
     渠首昭关闸位于里运河东堤上,北距邵伯镇2.5km。1959年3月动工,次年5月建成,投资26.3万元,为单孔节制闸。闸身总长12.5m,闸孔净宽4m,闸底高程3m,胸墙底高程7.5m,闸顶高程11.1m。闸门采用直升平面钢闸门,配20T卷扬式启闭机1台。闸上设有净宽4.5m的公路桥一座。水闸上游设计水位6.50m,下游6.2m,引水流量34.5m3/s;当闸上设计水位6.7m,下游6.2m,引水流量39.9m3/s。
     2、灌溉渠系
     灌区灌排工程已形成框架,骨干排水河道主要利用灌区内的自然河道。基本上满足“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要求。灌区现有干渠1条,长15km;支渠8条,长86.3km;斗渠435条,长370.53km。灌区共建成灌排控制建筑物7642座。其中灌溉系统建筑物4943座,排水系统建筑物1732座,交通桥967座。主要建筑物有:干渠引水闸1座;支渠进水闸8座;干渠沿线地涵3座;支渠沿线渡槽4座、地涵18座。灌区现有骨干灌溉渠系已经形成,一般为干、支、斗、农、毛五级渠系,也有部分干直挂斗和干、支、斗、农四级渠。灌溉渠系基本合理。

     三、水资源状况
     灌区内雨量丰沛,且临近长江、运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来水充沛,拥有丰富的降水资源。但灌区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也极不均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74.71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多年平均汛期(5~9月份)降水量635.53mm,占全年的65.2%。灌区除利用降雨外主要引运河水自流灌溉,运河过境水量丰富,正常年份分配给沿运灌区的水量在2亿方左右。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用水高峰,但这段时间运河水位较低不能完全保证灌溉,对粮食产量有一定影响。2009年1.92亿方,毛灌溉定额为390m3/亩。水稻灌溉定额为737 m3/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