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灌排云

首页 >正文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来源: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1974年陆浑灌区开灌后,灌区实现了旱涝保收,促进了灌区农、林、牧业高效发展,灌区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省陆浑水库管理局在灌区管理中制定各项措施,提高服务意识,合理开发水资源,妥善处理管理、养护、开发的关系,不断对灌区渠道工程进行维修、加固改善,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灌区粮食生产和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开灌之前

    陆浑灌区属于华北半干旱气候,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分布很不均匀,60℅~70℅集中在汛期,作物生长期严重干旱缺水。据资料记载,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有时每年两旱,每3~4年发生一次较大干旱。“民人有粮者十无二三,榆皮草根皆尽”“乡民散四方,转沟壑鬻妻子者无数”“民逃荒者十之剩一”,“以人为食,饿殍横野,流亡载道,村落为墟”……这是旱魔肆虐给巩县造成人间灾难的真实写照。陆浑灌区东北部的偃师、荥阳、巩县和附近的密县、临汝、伊川、汝阳的较高地带,50余万群众,经常受到旱魔威胁,饱受干旱的煎熬。人畜吃水极为困难。几十天不下雨,山区群众就得排队凭票供水,半数以上的劳力,需到5至10公里外担水,有的串亲戚还得提个罐子带上水。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清代偃师农业寄希望于“龙王爷”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灌区建成前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灌区建成前十年九旱拉水难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灌区的7个县(嵩县、汝阳、伊川、临汝、偃师、巩县、荥阳)粮食产量统计,产量较高年份是:1956年、1963年、1964年,总产量达到60~65万吨,亩产115~120公斤。1959~1962年连续3年干旱,连续谦收。1961年最低,粮食总产只有34万吨,平均亩产仅49公斤,比丰收年相差一半;据新编《巩县志》记载,1951至1980年的30年间,就有25个旱年,其中一年两个季度出现旱情的重灾年就达10年。1949至1985年,巩县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的亩产平均仅有129.8公斤,玉米仅151.1公斤。

开灌之后

    1974年10月,陆浑灌区开始通水灌溉,十年九旱的田地变良田。“桑林祷雨”不再续演,“禾苗枯死地生烟”的困窘被彻底打破,“草山坡,石头多。囤子水,不好喝,羊屎蛋,漂一锅。”的苦难景象永不再现。“忽日陆浑开天汉,江南秀色桑林现。哗哗渠水山腰缠,千年赤岗变良田。碧波催畔杨柳绿,荒山变成花果山。牛羊成群猪满圈,百禾鸡畜唱丰年”。这首灌区百姓编写诗歌,描绘出了陆浑灌区的丰收画卷,道出陆浑灌区百姓的心声。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陆浑水到巩义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陆浑水滋润的玉米

    陆浑灌区开灌后,为灌区农业丰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灌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得到根本改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灌区的百业俱兴,人民群众生活逐渐走向富裕。灌区粮食作物复种指数从灌溉前1.1~1.3提高到1.65,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从灌溉前种植谷子、豆类、棉花、红薯等旱作物的单季收,调整为小麦、玉米的双季收。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灌区粮食亩产由开灌前的400至600公斤提高到灌溉后的800~1000公斤。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从1998年的48.6万亩,扩大到2003年的55.1万亩、2008年的62.58万亩,2013年达到65.4万亩。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陆浑灌区汝阳内埠镇玉米长势喜人

    1991年,夏、秋持续干旱无雨,灌区内中小水库干枯、机井水位急剧下降,失去效能。灌区实施灌溉8次,灌溉引水量达3.3亿立方米,确保了夏、秋粮食丰收。得不到灌溉的小麦大幅减产,玉米单产仅50至100公斤,有的甚至绝收。1995年,豫西地区发生少有干旱,大部分河道断流,全省11座中型水库,有9座放不出水,小型水库干涸178座,吃水困难人数达110万人,而陆浑水库实施科学调度,使灌区几十万亩农田得到灌溉。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陆浑灌区开灌以来,促进了灌区各(市)县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沿渠两岸种植的用材林和经济林木达数万亩,仅巩县的鲁庄、西村两个乡镇就有景观树和经济林1500亩。各种蔬菜、瓜果500余亩。猪、马、羊、鸡、狗、兔、狐狸、肉牛、奶牛等养殖户达280余家,养殖数量达10余万头(只)。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陆浑灌区内巩义养兔

    至2013年末,水库灌溉供水达246次,灌溉面积1799.145万亩次。据调查,正常年亩增产300~400公斤。按300公斤计,总增产粮食540万吨。大旱年份,更显大型水库的重要作用。

抽样调查

    陆浑灌区建成通水,使嵩县、临汝、汝阳、伊川、荥阳、偃师和巩县7个县(市)县受益。省陆浑水库管理局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修建灌区前干旱严重的偃师、巩义二个市,做了粮食增产效益抽样调查。

1、偃师市粮食增产效益

    偃师市自1987年试通水后投入运行,1988年开始大面积灌溉。1987~2013年27年间,累计引水5.9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3.8亿立方米,年均1407万立方米。至2013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6万余亩。累计灌溉农田168.45万亩次,每年粮食总增产效益为3960万元,年增效益1980万元。

    偃师市从灌区开灌后,促进了本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改善了本地供排水条件,增强了农作物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开灌后的27年,累计灌溉农田168.45万亩次。以2011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偃师总产量5.72万吨,是1949年的7.2倍。农业产值达到10.8874亿元,是1979年的64.8倍。通过对东一干渠沿途17个村的抽样调查,当年灌区小麦每亩产量380.5公斤,每亩净增125公斤。2012年不完全统计每亩净增150公斤。将灌溉前后的粮食产量进行比较,每亩按增产小麦150公斤、玉米150公斤计算,累计增产粮食50.52万吨。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偃师市所辖范围为南部土石山区,地面起伏不平,土壤以红黄土及褐土为主,土层薄,植被稀少,林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东一干渠建成通水后,寇店东西、朱村的南坡丘陵、府店口孜渡槽以西的沟谷等地段,植有水保林、公益林约31.5万亩。水保林、公益林等林地的建设,提高了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据2000年偃师水土保持效益调查计算,偃师南坡地区实行林草保护后的水平梯田,比坡耕地平均每亩增产100~200公斤,沟坝地每亩产量可达200~400公斤。同时水保林地每亩年均收入250元。水土保持促进了经济发展,灌区内建设有水保林、草地的地区,当地农民年收入增长2.1倍。

2、巩县粮食增产效益

    据历次引水统计,陆浑灌区东一干渠下段(干沟度槽~坞罗水库),自1987年5月通水至2013年12月底,共引水1.6133亿立方米,灌溉1001万亩次。据巩县统计:自陆浑水库水引进巩县后,巩县的鲁庄、西村、芝田等受益乡镇粮食稳产高产。小麦平均亩产由开灌前的129.8公斤、玉米平均亩产151.5公斤(该数据为1949~1985巩县的平均亩产,由于鲁庄西村为巩县最严重缺水地区,实际产量远低于此),提高到开灌后的平均小麦亩产500公斤,玉米500公斤。亩产分别增长370.2公斤和348.5公斤。开灌前小麦总产5.711万吨,开灌后达25.5万吨,增产19.8万吨。玉米开灌前后总产量分别为6.667万吨和25.5万吨,增产18.8万吨。

经济效益

    自陆浑灌区开灌以来,省陆浑水库管理局在灌溉管理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正确处理管理、养护与开发的关系,探索新思路,采取新办法、制定新措施,不断对灌区渠道进行改善,维修和加固,积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灌区粮食生产与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在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水也变成了商品。在新的形势面前,省陆浑水库管理局牢固树立水利经济和水利市场的观念,把水当作产品,把水库当作仓库,把渠道当作运输线,把农村当作市场,把农民当作用户和“上帝”,大胆把企业机制引入用水管理之中,用企业管理办法,管理灌溉全过程。用产前投入和全方位服务的善举,感化用户,引导用户主动缴费,依法取水。同时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充分调动灌区群众的灌溉积极性。陆浑灌区开灌40年来,在为灌区服务,使灌区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省陆浑水库管理局自身也产生了较好的经营效益。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1985年后,国家水利政策改革,首次提出水是商品的新理论。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相继出台了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政策。1988年以前,水费征收委托公社粮管所代收粮食抵作水费,是象征性的收费。陆浑水库灌区从1988年起,开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工作,水费征收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从1980年至2013年,陆浑水库累计实际灌溉水费收入为6709.75万元,上交省财政。

社会效益

    陆浑灌区建成通水后,不但使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实现了稳产、高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同时也促进了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干渠沿岸发展的用材林和漫山遍野的苹果、梨、杏、桃、石榴、葡萄、山楂、核桃树达2500余亩;各种菜蔬、瓜果达500余亩。种植业的发展,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灌区养殖业也随之应运而生,仅鲁庄、西村两个乡镇的养殖户就达280余家,有猪、马、羊、鸡、鸭、狗、兔、狐狸、貉、肉牛、奶牛等10多个品种,规模也日益扩大,至2013年底即达10余万头(只)。动物、家禽的养殖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养殖场成了村民的“摇钱树”。肉、蛋成了普通村民的家常便饭。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巩义市政府送锦旗

陆浑水库灌区“千年赤岗变良田、荒山变成花果山”

伊川县彭婆送锦旗

    灌区通水后,带动了灌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渠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收了,富裕了,他们未忘党的恩情和管理者的辛勤劳动。他们敲锣打鼓、打着横幅、抬着匾额、扛着锦旗、拿着感谢信……步行数公里来到灌区管理单位表示感谢,写下来数百首激情洋溢的诗词、歌赋和楹联,表达他们对国家和灌区单位的感激之情。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