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灌区 > 灌区风采

石头河水库灌区

一、灌区历史沿革

石头河水库灌区是在原梅惠渠灌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蓄水灌区。原梅惠渠灌区始建于1940年,是李仪祉先生主持修建的“关中八惠”之一。1981年成立石头河水库工程指挥部水库管理处,1984年石头河管理处接管了梅惠渠;1987年石头河水库灌溉管理局成立后,于1990年建成了石头河水库东干渠,2000年,接管了眉县汤惠渠、霸王河灌区。

二、灌区工程

石头河灌区所辖眉县、岐山两县的齐镇、首善、金渠、营头、槐芽、汤峪、横渠、安乐、五丈原九个乡镇,设施灌溉面积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为全省12个大型灌区之一。

石头河灌区工程主要包括石头河水库枢纽工程、输水渠道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水库枢纽工程为大(Ⅱ)型水利工程,主要建筑物为2级,包括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和坝后电站。总库容1.47亿m3,兴利库容1.2亿m3,调洪库容0.31亿m3。拦河坝为粘土心墙土石坝,最大坝高114m,坝顶高程808m,并设有1.2 m高的防浪墙,坝顶长590m,底宽488m,顶宽

10m;右岸为开敞式有闸控制溢洪道,其进口高程783m,堰顶高程786m,设三扇11.5×17m弧型钢闸门,最大泄流量7150 m3/s(每孔泄流量2383 m3/s);泄洪洞位于左岸,进口高程735m,最大泄流量850 m3/s;输水洞为兴利用水建筑物,其进口高程为722m,设计引水流量70 m3/s;坝后电站四台机组,总装机1.85万千瓦。

灌区现有总干、梅总干、西干、北干、东干渠5条干渠,总长61.57公里;支渠14条,总长129.65公里;斗渠315条,总长387.3公里;分渠1306条,总长度612.8km。

三、灌区水资源状况、区域和地理位置、自然地理风貌

石头河流域气候受地形影响,立体差异很大,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增,呈现出明显的带状气候。秦岭北麓浅山区为低山丘陵气候,浅山以北渭河以南为川原气候。冬季在强盛季风的影响下,空气干燥,气温较低。3~5月回暖较快,锋面和高空槽、涡活动频繁,降水几率和降水量比冬季显著增大,气温转高,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频频发生。到了秋季,受冷空气影响,降温较快,阴雨连绵,是陕西关中秋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降雨量816mm,多集中在7~9月初,库水除少量由春季融雪补给外,大部分由汛期降雨形成,相应洪水亦为雨源性洪水。多年平均径流量4.48亿m3。

石头河灌区西起陈仓区(原宝鸡县)的峒峪沟,东至眉县的上青化,南依秦岭,北傍渭河;东西长42公里,南北平均宽15公里,总面积约630多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西阔东窄,沟梁毗连,川原相间;比降界于1/20~1/120之间,海拔髙程450〜800米;年均气温12.7℃,年均日照1958.8小时,年均无霜期218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地富饶,水源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四、区域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情况

水库自1981年投运以来,灌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已由1998年的2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9万亩,据统计,2017年实灌面积18.02万亩,作物复种指数1.4,灌区粮食总产量10.66万吨。灌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占作物种植面积的20%,近年来经济作物增加明显,大大超过了粮食作物,以猕猴桃、樱桃、辣椒、其他果品等为主,约占作物种植面积的80%。

石头河水库灌区总人口 31.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7.48万人,占总人口的 86.7%。农业总产值达43.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6元。

五、管理与改革、主要成就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石头河灌区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和促进农业灌溉节水的决策部署,坚持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并举,全面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加强灌区用水管理方面,管理局制定出台了《灌溉用水管理办法》、《石头河水库调度规程》、《石头河水库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石头河水库配水系统流量监测管理办法》、《石头河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章程》等20多条制度规定,使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以规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灌区全面推行水价公示、地头计量、按量收费、开票到户的水费征收制度。2004年,陕西省物价局批复石头河灌区农业供水水价为0.13元/立方米。其中,国营水价0.09元/立方米,基层管理费、群管费为0.04元/立方米;管道灌水价为0.20元/立方米,其中国营水价0.15元/立方米,基层管理费、群管费为0.05元/立方米。在用水管理上,组建成立了9个农民用水协会,并已全部在地方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充分发挥其在灌溉用水管理中的承上启下作用,实行送水、计时、收费、开票一条龙服务,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乱“搭车”、乱加价、乱收费现象,使群众用上了放心水,交上了明白钱。

在节水措施应用及推广上,管理局结合灌区实际,大力推广渠道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和梯形断面改U型断面技术,增强了渠道输水能力,防止了渠道淤积,杜绝了渠道渗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行管道灌、喷灌等现代高效节水技术,2005年建成了青化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以其显著的节水效果展示了现代节水技术的广阔前景。东干九支万亩节水示范区建成后,节水效果十分明显,1500亩高压喷灌区作物灌水定额由原来的65立方米/亩,降低到18立方米/亩,亩均节水70%。在满足灌区抗旱需求的前提下,年均节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

在灌区设施管理维护上,以专业管理为骨干,群众管理为基础,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通过民主管理的形式,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及地方水利主管部门参与灌区管理工作。2009年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办公室,专职负责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积极与地方水利部门协调,借助国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之机,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灌区末级渠系进行了改造,切实解决了制约灌区设施效益充分发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项目区群众普受其惠。

石头河灌区属多水源灌区,常规水源为石头河水库,非常规水源有霸王河、汤峪河、泥峪河、王家堡水库等抗旱应急水源。在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积极实施水源连通工程,东干二支与霸王河灌溉渠道连通,既可从霸王河自流补水,还可向东干渠补水;东干六支渠既可从汤峪河引水,又可由东干渠供水,汤峪河还可向东干渠补水;东干七支也可以从汤峪河补水;东干九支渠既能从泥峪河引水也可以从截渗渠取水,形成了多水源相互补充的格局,有效提高了灌溉供水保证率。

在排水再利用方面,主要以城市供水、水力发电和水产养殖为主,努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依托各级排水渠道,定期向灌区下泄补充生态水,有效维护了灌区地下水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