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灌区 > 灌区风采

四川省长葫灌区

一、灌区概况

长葫灌区是省水利厅直管的三大大型灌区之一,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位于东经104°16′~104°53′,北纬29°22′~29°47′,地跨内江市威远县和自贡市自流井区、贡井区和大安区。设计灌面32.45万亩,实际灌面已经达31.09万亩,灌区总幅员面积550km2。

长葫水库是灌区的主要水源,供水包括威远县11个乡镇、自贡市大安区9个乡镇的32.45万亩灌面和自贡市中区及威远县城65万人口生活用水和近500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水。水库平均每年向灌区输水7202万m3,其中农业用水3278万m3、工业及生活用水3924万m3。

农业灌溉模式以渠道自流为主,提灌为辅。

长葫灌区是四川省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是四川省的商品粮和水果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其次是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卉、辣椒、蔬菜、水果等。近年来,灌区节水改造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灌区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到2008年85∶15。由于水利条件的改善,灌区冬水田面积逐步减少,复种指数稳步上升,2008年全灌区的复种指数达228%。

灌区总编制控制数为90人,其中:事业编制30人,人员控制数为60人。

二、工程概况

灌区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工程、输水干、支渠以及城市供水管道组成。

1、水库枢纽工程:水库主体工程由长沙坝、葫芦口两座中型水库组成。两水库位于长江三级支流威远河上游,为梯级开发、联合调度。长沙坝水库竣工于1971年,大坝为浆砌条石单曲拱坝,坝高52.8m,总库容4750万m3,正常库容3623万m3;葫芦口水库位于长沙坝水库下游15km处,竣工于1979年,大坝为浆砌条石重力坝,坝高71m,总库容7580万m3,正常库容6200万m3。

2、农业输水工程主要为干、支、斗三级渠系,其中:干渠2条:团结干渠(渠首设计流量6m3/s)和联合干渠(渠首设计流量5m3/s),总长100.593km;灌区现有支渠17条,全长165.735km;斗渠46条,全长203.01km;共同承担灌区农业灌溉输水任务;渠系上现有各类建筑物329座。渠系配套率达到85%。灌区内有小型水库29座,总库容1929.1万m3,山平塘3089口,总容积952.92万m3,电力提灌站85座,基本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灌溉系统。

三、水资源状况

长葫灌区主要河流为威远河,灌区总幅员面积为550km2,经分析推求出当地灌区径流量为2.18亿m3,其中丰水年(P=25%) 为2.69亿m3;中水年(P=50%)为2.07亿m3;枯水年(P=75%)为1.55亿m3。地下水资源拥有量为0.09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95 m3,亩均水资源拥有量为605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