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灌区 > 灌区风采

大圳灌区

一、灌区概况

大圳灌区位于邵阳市西部——资水源流赧水和夫夷水之间的高台地带,地理位置坐标东径110.5°~111.2°,北纬26°~27°,属历史上有名的“衡邵干旱走廊”的一部分,灌区总面积402万亩,可耕地面积77.82万亩。大圳灌区设计灌溉新宁、武冈、洞口、邵阳、隆回等5县(市)32个乡镇的53.56万亩农田,到2009年止,有效灌溉面积为45.2万亩,2009年实际灌溉面积48.0万亩。

大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复种指数由改造前的1.42提高到2.2,年增产粮食1900万kg。灌区工程运行以来,输水能力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5提高到0.435,年节水量380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6.2万亩。

二、工程概况

大圳灌区共分为干渠(含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四级渠系。其中:总干渠61.79公里,大水江干渠35.503公里,东风干渠51.525公里,杨柳分干渠8.95公里,隆回分干渠39.0公里,邵阳分干渠52.3公里。在灌区200余公里干渠上主要建筑有:渡槽57座长5319米,隧洞27处11878米,倒虹吸管7处8978米,暗涵59处,各类水闸103处,其他小附建物339处。

大圳灌区工程于1965年动工,1979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便投入运行,因资金紧缺等原因,除总干渠外,邵阳分干、杨柳分干均未全部开通,斗、农渠及田间工程基本未配套,投入后灌溉范围日益萎缩,严重制约了灌区效益的发挥。

三、水资源状况

大圳灌区界于资水上游支流夫夷水与赧水之间,灌区河流均属资江水系,除母库大圳水库所在的河流麻林水最大外,灌区内尚有白马田、高桥、冻江、龙江和小江河五条较大溪流,是灌区的基础水源。

灌区工程自运行至今,共建有3座中型和1座小(Ⅰ)型水库,有效库容1.09亿立方米加上灌区内原有203座小型水库、3.4万余处塘、坝、井、泉的蓄引水量1.67亿立方米,形成一个“长藤结瓜、远程调水补给”的水利灌溉网络。灌区水源丰富,骨干水库多年平均径流4.0亿立方米,灌区工程蓄水能力达3.08亿立方米。

灌区地处温暖多雨气候区,降水为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除部分经蒸发返回高空外,其余汇集到河川径流。区内地表水水资源总量22.67亿立方米(其中区内多年平均径流量19.9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2.72亿立方米),地表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3.261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