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灌区风采 | 山东路庄灌区

来源:山东省水利厅

归档时间:2023-06-21

路庄灌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部,西起黄河大堤,东到利河路,北至黄河,南到广利河上游段,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为中型引黄灌区。灌区以路庄引黄闸为渠首水源,故命名为路庄引黄灌区,简称路庄灌区。灌区于1971年建成,现有路庄引黄闸一座,路庄引黄泵站一座,设计引水流量30m³/s,引黄干渠两条,共计19.73千米,支渠20条,共计61.6千米,干支渠系建筑物123座,平原水库1座为胜利水库。灌区主要承担着垦利城区、胜坨镇及油田部分单位的供水任务,服务人口12万。2015和2022年实施了两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建设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为契机,将路庄灌区打造成节水型、数字型、智慧型、文化型、生态型的“五型”灌区。









图片

以灌区需求为导向  着力打造“节水型”灌区

垦利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打造节水型灌区。路庄灌区聚焦精细管理,实现精准计量、高效配水到田间。

依托2020年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和2022年路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开展信息化建设,以精准计量节水为目的,在路东干渠、路南干渠及部分支渠首部建设视频监控13处、水位监测站3处、水量监测站16处、水质测站1处、墒情测站1处、气象测站1处等。实现精准测墒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图片






图片

以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 着力打造“数字型”灌区

为尽快实现调度运行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区水利局与省水利科学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对原有灌区信息化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库视频监控系统等进行融合增效,构筑可持续拓展的业务体系,形成水利系统数据汇集、数据存储、数据展示到数据共享和服务等基础信息流程,初步形成了“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一张图、一套标准、一套服务”的“东营市垦利区都水智慧水利平台”,实现水利管理“一网统管”、全域覆盖。






图片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 着力打造“智慧型”灌区

实时采集渠道流量、水位、水质、水库库容、大坝安全监测等参数,实现灌区工程“实时监控、应急感应、综合调度、智慧运管”。通过泵站闸室声纹监测、温感监测、烟感监测、视频融合等多种技术,改变传统监管依赖视频监视、人工巡查,实现对工程、设备状态立体全方位远程感知,为灌区运行安全提供精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

通过卫星遥感反演作物种植面积、土壤含水量与田间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相结合,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状况和作物生长阶段,科学预测灌区灌季总体需水量,农田灌溉用水由原来的“凭经验要水”变为“按数据供水”,实现减水稳产增效的良好效益。安装物联网智能水表,在线监控城乡生活工业用水,实现用水自动抄表、数据远程传输、后台智能管理、水费账单推送等功能,供水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图片

以打造“五型”站所为契机 着力打造“文化型”灌区

路庄灌区着力打造学习型、规范型、服务型、创新型、清廉型的“五型”灌溉管理所。一是通过建章立制,持续开展“学党章、学技能、提本领”等系列活动,精心打造方式新颖、氛围浓厚的学习型基层站所。二是大力实施“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方法规范、工作过程规范、技术要求规范”的全过程规范管理模式,使灌区管理所各项工作,全部公开、阳光、规范、有序。三是以打造“红色路庄·党建LIAN社”基层党建服务品牌为抓手,深入工作一线,走村入户宣传水利法律法规、节水灌溉技术,了解社情民意,做好灌区服务工作。四是深入开展以服务创新为重点的各类创新活动,坚持创新理念、丰富创新形式,将路庄灌区打造成为创新型的示范灌区。五是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将践行初心使命融入到工作全过程。






图片

以坚持绿色发展为主题 着力打造“生态型”灌区

为充分发挥灌区水生态功能,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恢复和维持全区河湖生态为目的,每年通过向垦利区溢洪河生态补水2500万立方米,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水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美丽幸福河湖。






图片




图片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