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贵州安西灌区:以“水”撬动产业旺

来源:贵州日报

归档时间:2019-12-10

贵州韭黄看普定。韭黄作为普定县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已有160多年的种植史。

2018年,在推进农业产业革命中,普定把韭黄种植作为“一县一业”产业,大力发展,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将种植规模从8000亩扩展到1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韭黄种植基地,解决了2万余人就业,带动1.3万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普定县韭黄产业取得显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万千种植户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吕红勇和吴德兴是代表人物。

2016年,他们俩因为看重韭黄广阔的市场前景,放弃年收入70多万元的机械销售生意,回到家乡普定县化处镇白果村,共同成立贵州鸿鑫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普定县最早规模化种植韭黄的一批人之一。

“没有水,一切事情都干不了。说实话,要是没有安西灌区管理处为基地修建了灌溉设施,我是不敢种韭黄的。”吕红勇说,韭黄灌溉需要大量的水,基地没有灌溉设施,人工灌溉成本太高了,“当时已经投了300万元了,没有水,公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非常愁。”

成立于1999年的安西灌区,是国家为了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保障粮食稳定增收,在贵州成立的大型灌区之一,规划面积30.01万亩,覆盖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四个县(区),成立20年来,已建成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加节水能力超过1600万吨,年增产粮食近亿斤。

安西灌区管理处工程师冉俊林介绍,灌区的水稻种植区域修建了专用水渠,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已转变为栽种经济作物,原修建的水渠不能满足蔬菜种植用水的多种需求。2017年,管理处在得知吕红勇的韭黄基地的用水困境后,便投资40万元,为基地购置安装变压器、水泵、上水钢管和新建高位水池。

吕红勇说:“高位水池修好后,我自己买管道将水引到地里,韭黄的用水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发展的信心就更足,带领村民立马扩大种植规模。”

数年下来,两人的韭黄基地核心区域已发展到467亩,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规模超过3000亩,化处镇种植规模达2万亩,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

对一个地方而言,有一个主打产业,有龙头公司,最受益的还是当地老百姓。

“我们把以前荒着的土地流转到公司,有流转费,我们种的韭菜,有公司负责回收,另外还可以到公司韭菜基地打工,每天8小时70元,加班按照每小时10元付给我们。在家里就有固定收入,家庭负担都减轻不少呢。”白果村的村民说起现在变化,话语间满是高兴。

“只要愿意干事,脱贫是绝对没问题的。韭菜一年最少可以收两次,村民种植的韭菜根据品质,公司按照1.8元到2.2元一斤回收。基地每天提供60个务工岗位,其中35人是长期工,韭黄采收时节,每天提供100多个务工岗位。”吴德兴说,韭黄采收时节,洗韭黄成为抢手的工作,一斤韭菜能洗出半斤韭黄,公司按照每斤0.6元支付报酬,打包工按8元一件支付报酬,每月支付村民工资超过20万元。

白果村的韭黄基地还吸纳了其他乡镇的务工人员。“以前在家做农活,又累收入又少,家里4个孩子,读大学、读中学、读小学的都有,什么都要花钱,压力大。现在有份工作做,每天8小时,加班还有工资,每月两三千块钱的收入,比以前好太多了。”普定县黄桶街道斗篷村47岁的村民吴家云说。

水至产业兴。有公司带动,白果村全村村民参与到韭黄种植中,普定县水务、农业、化处镇等单位相继开展帮扶措施,白果韭黄远销东南亚国家。2019年仅贵州鸿鑫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韭黄销售额度就达到500万余元。此外,公司基地还配套种上了190亩樱桃,增加了额外收入来源。

普定县作为韭黄产业大县,每个乡镇都成立了国营公司发展韭黄产业,吕红勇和吴德兴变成了土专家,经常被国营公司邀请去指导交流,变得更忙了。下一步,两人准备把以前的机械售卖生意又捡起来,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


点击下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