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地方动态 >
浙江省 >
正文

浙江水利厅马林云厅长: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就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作交流发言

来源:水利部网站

归档时间:2019-03-0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和“十六字”治水方针,按照水利部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和省委省政府“标准强省”战略要求,浙江坚持“系统治理、建管并重”,2016年启动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5年行动计划。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共投入资金60亿元,其中每年运行管护经费15亿元,7600多处重要水利工程完成创建、占5年计划的76%,培育涉水物业化管理企业703家,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了工程管理“制度化、专业化、数字化和景观化”,有效保障了工程运行安全,助推了水利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定标准,全覆盖。按照“省定标准、分级实施”的原则,省级将水利工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合为一”,集中制定了水库、海塘、堤防等11类工程12项管理规程,实现了工程类型全面覆盖、省市县三级全域推进。目前,大中型水库、水电站等5项管理规程已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小型水库等4项规程通过省标准化主管部门评审。同时,省级层面还修订了工程管理定岗定员标准、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识标牌设置指南、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工程划界等10多项配套标准。省级行业协会出台了水管单位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能力评价指南。按照“实用、简便、易懂”的原则,工程管理单位结合实际编制了工作手册,做到工程管理有标可依。

  二、明责任,强监督。突出系统推进,不断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共发放产权证书10400余本,依法确定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经全面排摸,分类梳理管理单位,全面落实责任主体,向社会公告公示。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事权划分的研究,进一步厘清省市县三级监管权责,突出地方政府责任。高度重视水管单位内部责任的落实,全面推行元素化、程序化管理,力求管护责任到点到人、具体明晰。按照“智慧水利”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要求,着力构建水利工程运管平台和标准化管理监督平台。目前,监督平台与全省7600多处工程的运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同时,重点建设了大中型水库协同管理平台,有效推进水库隐患大排查和“三个责任人、三项关键措施”的落实。

  三、抓示范,促引领。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点面结合、典型引路”的原则,全省确定20个整体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市、区),落实350个省市县三级样板工程。突出抓好机构人员、管护经费、运行管理、教育培训等环节的落实,重点强化工程环境面貌、运行监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符合现代水利发展要求,可复制、可借鉴的工程典型。到2017年年底,20个示范县基本创建完成,累计投入创建资金10.3亿元,管护经费由原来的1.8亿元增加到3.7亿元。通过学标杆、找差距,提对策、抓落实,全省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创新了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管理、自治化管理等多种模式,带动了工程形象的整体提升和运行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建机制,管长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意见》,通过内部调结构,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每年安排奖补4.5亿元。省编委批复同意水利厅设立科技与标准化管理处,这次机构改革又明确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职责落实到工程运行管理处。同时,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纳入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考核和对市县年度水利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省级还制定了验收管理办法和各类工程验收标准,建立例会会商制度,开展“三百一争”(中央投资计划、省级投资计划、“百项千亿”年度任务百分百完成,省级投资力争再增长10%)综合督导活动,定点对接,定时督查,确保项目落地、责任落实。印发了《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服务的意见》,着力解决管护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6700余处工程通过分类、分片或分专业委托给物业化公司管理,仅2018年全省购买服务总支出超过3亿元。

  经过几年的实践,浙江深切地感受到,水利行业强监管非常重要,而标准化是有效的抓手,但要抓好、抓到位,标准真正落地,任务仍然繁重。

  下一步,浙江将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力度,今明两年再完成2400多个工程的创建,实现全省工程标准化管理区域、类别的全覆盖。坚持以标准化推进水利数字化转型,将10088处标准化工程全部纳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全省水利工程数字管理平台,有效提升工程运行和监管效能。同时,持续深化责任落实、资金保障、运行维护和行政监管“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巩固标准化创建成果,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可靠、发挥长期效益。

点击下载: 暂无